一场突如其来的,打乱了各大商家原本规划的春节假期旺季销售步伐,国内各大百货及购物中心关闭或缩短营业时间。虽然减免租金计划纷纷出炉,但由于营业暂停导致的收入与现金流的中断和不可避免的工资等固定支出,让各大百货商场在这场下经营艰难。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16日,我国目前在业的以“百货”命名的企业共334万家。近五年,百货企业的注册量迅速上升,2019年注册量达到135万余家,是2015年的5.8倍,相较于2018年,则上升了152%。
2018开始,百货企业的注销、吊销量开始升高,2019年达到了15万余家,是2015年的10倍。
从地域上看,我国以“百货”命名的企业数量陕西省以50.8万余家排名第一,占据了总量的15%,河南、山东次之。
在的影响下,2020年1-2月以“百货”命名的企业注册量为6万余家,比2019年同期降低了54%,相较于2018年,注册量还是有显著提升的。
2019年1-2月是百货企业注销、吊销量同期最高的,达到17809家,是2020年同期的6倍。
得益于此前开始布局的线上平台,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百货企业在期间受冲击较小,而在本次期间承担了保障人民物质生活的重要任务的传统百货则受到不小的冲击,成本上升、利润下滑、人手不足、库存积压等造成了传统百货不可忽视的资金周转压力。
从短期来看,部分百货企业受到了明显冲击;就长期而言,这可能是百货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的契机。
头图来源:123RF
风险提示 : 资本邦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7-07
07-07
07-05
07-05
07-05
07-05
07-05
07-04
07-04
07-04
“元宇宙”是梦or梦想? 概念股崛起投资价值几何
电商4.0时代到来,国货品牌悄然崛起。此专题聚焦于国产品牌上市公司在抓住热潮借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机遇,跟踪公司动态,从“老国货的发展现状”与“新国货如何破局出圈”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全方位揭秘国潮崛起。
除了一众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大厂纷纷跨道造车,不管目的是“红海”转型还是抢占风口,这条赛道已然挤满了玩家,在这场比拼中谁会“翻车”,谁又能弯道超车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