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资本邦了解到,就有消息称“香港交易所正在研究引进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的相关机制,并已开始询问一些券商的意见”。
对此,香港交易所回应称,香港是亚洲领先的环球上市集资市场,于2020年共迎来了140多家新上市公司。我们不时研究加强或改革上市制度的各个方案,既致力提高香港新股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亦确保能维持市场质素。
据悉,所谓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全称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SPAC),是不少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另一种方式。
作为一种新的境外上市工具,SPAC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在特定时间内收购一所营运中的公司,资金一般来源自投资银行或私募基金透过首先公开募股组成,而SPAC在尚未进行并购前已具备上市公司的身份。
上市之后,SPAC公司将投资并购欲上市的目标企业。目标企业则通过和已经上市SPAC并购迅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如果12或18个月内没有完成并购,那么这个SPAC将面临清盘。
合并后,目标企业将获得SPAC投资者存入托管账户中的资金,而SPAC的投资者也将获得并购后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作为回报。
按照美国股市规则,由于SPAC在并购前已经是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的上市公司,目标公司则无需再进行其他行动,直接自动成为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的上市公司。
所以,SPAC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上市,成本也比IPO、买壳上市/借壳上市更低。
头图来源:图虫
转载声明:本文为资本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为侵权。
风险提示 : 资本邦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3-08 14:35
03-08 14:22
03-08 14:18
03-08 14:09
03-08 14:05
03-08 14:00
03-08 13:55
03-08 13:47
03-08 13:43
03-08 13:37
近期,港股通南下资金依然呈现持续净流入局面,港股通南下资金规模已超陆股通北上资金,且流入稳定性更强。市场人士预测,未来,南下资金将重复过去数年北上资金影响A股的历程,抢夺港股定价权。A+H两地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2020年7月27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恒生科技指数,主要追踪在香港上市的30家市值最大的科技企业。Wind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首批30只成份股总市值达到14.7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39%。市场认为,恒生科技指数将掀起新一轮新经济及科技股投资热潮。
自阿里巴巴打响了回港“二次上市”的先锋枪后,京东与网易先后追随其步伐赴港二次上市。据统计,已有京东、网易、百胜中国、中通快递、万国数据、新东方等10家公司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2021年伊始,一大波中概股继续扎堆回港。二次上市的企业到底有多少投资价值?投资人如何把握这次中概股回归热潮中的投资机会呢?
港股TMT专栏聚焦于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媒体及通信(TMT)行业的知名企业的最新动态和解读。以独特视角观察TMT行业,着眼于世界与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的最新发展。
2月1日,华夏幸福(600340.SH)首次正式承认逾期债务问题,二级市场随即炸锅,近日股价连续跌停。这个曾经的明星地产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一步步陷入泥淖之中?
在政府出台三条红线的压力下,存在“三高”的融创中国(简称“融创”,01918.HK)不得不通过变卖股权、分拆上市的方式降低杠杆。然而,狂飙的融创慢下来之后还是当年的融创吗?
新力控股:聚焦地产主业,坚持多元化发展,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为目标,以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为内核,在进取中求稳健,在发展中求质量,完善四大区域龙头布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综合物业开发企业。